汉人老家,生态之都 | 汉中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遇与机会

2023-06-27 21:18:37 950

01

陕西省和汉中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总体概况

 

1.陕西省产业概况

近年来陕西省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整车及专用车企业60户以上,汽车零部件及二、三级配套企业近千户。2020年陕西省汽车工业实现产值2058.33亿元,同比增长17.4%;汽车累计产量62.83万辆,销量61.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8%和11.84%,产销量增速位于全国各主要汽车生产省份第一位,产销量双双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北汽集团、法士特、宝能汽车集团等相继在陕西投入巨资建新项目,为陕西省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0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 5.94 万辆和 5.88 万辆, 同比下降36.36%和38.12%,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量的4.35%,同比减少3.22个百分点。

 

 

2016-2020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增长率(单位:万辆,%)

 

从产业链结构看,陕西省汽车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构建了重卡、轿车、中轻卡、微型车、大客车、专用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零部件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电控、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其他配套部件门类齐全,形成了陕汽、比亚迪、宝鸡吉利和法士特等整车企业及重点配套企业,培育出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吉利沃尔沃SUV、通家“电牛一号”等市场热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从生产要素看,在金属材料方面,陕西省内拥有较为丰富的供给,但在电池材料方面,陕西省资源优势不明显,锰酸锂、磷酸铁锂以及三元材料等方面都较为稀缺,多数依赖于从外省采购或从国外引进。在技术人才方面,陕西省拥有45所理工科高等院校以及四十多个汽修学校,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供给优势。

 

从配套产业看,由于传统汽车产业在陕西省长期的发展,汽车用钢铁、橡胶以及塑料等制造业在陕西已经较为成熟。而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等部分,比亚迪的电池制造业务部分对此已经有所支撑;其次,陕西省近几年引进三星,三星集团在陕的业务拓展到动力电池、金融等多个领域,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也给予了支持。

 

2.汉中市产业概况

汉中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整车制造、动力系统等产业方向具备一定基础。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集中在汽车内饰、汽车电子等方向,并缺乏高端车型制造经验。现有规上企业13户,其中新能源客车整车制造企业1户,汽车配套企业12户,2020年完成工业产值27.68亿元。

 

 

汉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状

 

整车制造。陕西汉中客车有限公司坐落于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从事新能源客车的生产制造,具有年产 1000 辆新能源客车生产能力,有车身制造和底盘制造的产业基础,但年产量小,技术、资金等薄弱。2020年完成产值0.46亿元,同比下降34.5%。

 

零部件生产。陕西邦华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及配套产品、动力蓄电池包及配套系统、电源系统、充电器等。

 

产业链配套。主要包括陕西心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汉中燕航精工机械有限公司、陕西汉江工具有限公司、汉中锐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东方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朝阳机械、航空硬质合金工量具、米克隆工量具、万目仪电、长空精密、精测电器、胜达电子、秦宇密封等汽车配套企业,产品覆盖充电桩、飞机清洗车、刀具、工量具、精密仪器、导航、汽车电子等领域,其中燕航精工生产的变速箱零部件、汉江工具的精密复杂刀具、东方航空的扭矩系列产品,为一汽、二汽、潍柴、长安汽车、长城汽车、陕汽、二汽东风、大众、康明斯等多个汽车整车制造业配套,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1.2 重点企业情况

 

汉中在汽车工业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及优势,现有整车生产企业1户,房车改装企业1户,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1户,另有汽车零部件生产及产业链配套规上企业12户,覆盖大型客车、新能源汽车、房车、微型电动车、飞机清洗车及工量具、精密仪器、导航、充电桩、电池等领域。

 

汉中汽车产业重点企业(不完全统计)

 

序号

企业名称

县区/园区

主要产品

一、整车制造

1

陕西汉中客车有限公司

高新区

新能源客车

2

陕西唐龙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南郑区

低速新能源电动车

3

陕西宏象房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宁强县

房车

二、零部件生产

4

陕西邦华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南郑区

锂离子电池

三、产业配套

5

陕西心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充电桩、充电枪

6

汉中燕航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汉台区

汽车发动机及重卡、轻卡变速箱零部件

7

陕西汉江工具有限公司

汉台区

齿轮刀具、拉削刀具、特种螺纹刀具

8

陕西安中汽车尾板有限责任公司

高新区

汽车液压装卸尾板

9

陕西东方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南郑区

量具仪表

10

汉中朝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汉台区

传动轴

11

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勉县

硬质合金刀具

12

汉中米克隆工量具实业有限公司

汉台区

光面塞规、光面环规、螺纹塞规等

13

汉中万目仪电有限责任公司

汉台区

量具仪表

14

国营长空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南郑区

齿轮

15

汉中精测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南郑区

传感器

 

1.3 产业链发展优势

 

一是工业基础坚实。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汉中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产业聚集效益逐步显现,形成了以航空整机及零部件、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智能制造等模块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2020年汉中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610.82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共有规上企业113户,完成工业产值429.50亿元,同比增长3.0%,发展势头较好。良好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汉中位于关天、江汉、成渝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优势。以“三高三铁”(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宝汉高速、西成客专、阳安复线和巴渝铁路)为主骨架打造交通大通道。最新调整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汉中市被确定为规划建设的全国179个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国道在现有的3条659公里的基础上将大幅上调,将在2030年前逐步改造升等到位。大路网互联、运输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将有助于推动汉中汽车产品“走出去”,技术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引进来”,为汉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支撑。

 

三是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的成熟度在不断提升,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日益提高。陕西省以及汉中市积极开展“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大力发展清洁绿色交通,为新能源汽车创造了巨大的本地消费市场。从全省层面看,2019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05603辆,仅占全省汽车保有量的1.42%,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从全市层面看,2019年汉中市汽车保有量超过30万辆,全市拥有公交车500辆,出租车1863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务车辆20303辆,未来替换空间较大。

 

四是政策扶持强劲。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不但能够享受国家、陕西省的优惠政策,更能享受汉中市各叠加政策扶持,根据《汉中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汉中市将鼓励市投资控股集团牵头设立汽车产业投资资金,首期规模拟定50亿元,支持重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场)桩建设项目。引导鼓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围绕全市汽车项目建设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对金融机构支持全市汽车产业发展相关工作进行单列考核。同时,支持企业依法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在省对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奖补的基础上,市政府再对在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机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新进入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补助;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省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并成功实现融资的奖励30万元。

 

02

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1 产业发展定位

 

按照“做大整车、做强配套、做优服务”总体思路,同时结合发展基础与市场环境等条件,我们认为汉中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方面应避免与省内的西安、宝鸡以及省外的四川、重庆等具有显著产业优势的地区进行直接竞争,而应重点围绕上述地区整车发展配套核心零部件,形成差异化定位。因此我们建议:

 

第一,重点推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电池、电机、汽车电子、充电桩等关键零部件企业来汉投资,构建更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链条。

 

第二,依托汉客、唐龙等企业,重点发展公交车、旅游大巴、通勤客车、低速电动车等。

 

第三,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引导汽车金融、汽车销售等汽车服务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支撑服务体系构建,服务于汉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2 产业发展重点

 

按照“整车做专、配套做精、服务做优”的思路,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努力将汉中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配套基地。

 

1.培植壮大整车制造

依托汉中新能源汽车企业现有生产资质,引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资金,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低速电动车、新能源商用车、专用车。在巩固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强弱项,补短板,提升新能源整车专业化发展水平。

 

低速电动车。依托唐龙汽车公司微型电动车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引进相关合作企业,面对低速化、小型化、轻量化特点,加大相关技术研发,重点开发面向城市出行代步、农村乡道出行等使用场景的低速电动车产品。

 

专栏一:低速电动车行业概况

低速电动车,也叫老年代步车,新能源电动车等,与其他电动汽车相比,低速电动车购买成本低,经济适用,适合乡村百姓短途出行,也是我国老百姓交通出行升级的重要出行工具。从2011年开始,低速电动车开始进入市场,10年间,低速电动车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以每年高达66%的增长速度进行野蛮生长,到目前为止国内四轮低速纯电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低速电动车也面临环保不达标、质量不安全、行车不规范、行驶里程不足等多种问题。

2018年国家六部委发布《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要求从源头上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2021年3月23日,由工信部牵头的低速电动车标准制定会议纪要发布,正式确定了低速电动车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9月份正式发布。标准要求,将低速电动车纳入新能源汽车标准,增加微型纯电动乘用车定义,今后低速电动车将纳入纯电动乘用车类目下统一管理,但不能享受补贴和双积分。未来,在新标准的指导下,随着低速电动车不断地完善,将成为未来短途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商用车。充分发挥汉中对关中及成渝地区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汉中客车公司生产资质,以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为导向,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校车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新能源客车系列产品。

 

新能源专用车。以旅游景区、市政、园林、消防、应急、物流等专用车为重点,发展轻型新能源专用车。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物流车以及其他特定场地新能源专用车。

 

2.做大做强零部件制造

围绕省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培育及升级改造,大力支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汽车电子、智能座舱、充电设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品竞争力。

 

动力电池。重点发展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引导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提升电池分选和一致性技术、电池包可靠性和耐久性设计技术、电池成组连接技术和电管理、热管理、充放电、安全防护技术。加强国内外动力电池技术交流与合作,打造陕南地区动力电池核心部件产业集聚区。

 

驱动电机。重点研发高功率密度、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专用机电耦合装置;积极研发、引进以轮毂电动轮总成和轮边电驱动总成为代表的分布式驱动产品;鼓励企业开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轻量化的驱动装置及总产产品,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的驱动装置及总成产品本地配套。

 

汽车电子。积极发展制动防抱死系统(ABS)、胎温胎压监测系统(TPMS)、驱动防滑转(ASR)、电子制动系统(EBS)、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汽车电子产品,加快发展中控、全液晶仪表、后排液晶显示、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智能座舱产品,突破车辆稳定控制、车载芯片防盗、高效LED车灯与投影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二:智能座舱产业概况

汽车座舱电子系统是由中控、全液晶仪表、HUD、座舱娱乐系统、智能音响、车联网模块、流媒体后视镜、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的一整套系统。汽车座舱向智能方向演进,使得电子系统愈加复杂。

我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2019年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达441.1亿元,同比增长11.1%。随着5G逐步落地,主机厂纷纷推出搭载智能座舱产品的新车型,智能座舱产品渗透率加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为最大的两个市场,占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的比例分别为 46.4%/34.4%。2019-2025年复合增速较快的细分市场为后排液晶显示、流媒体后视镜,均超过45%,但由于后排液晶显示渗透率较低,流媒体后视镜单车配套价值量较小,因此贡献的增量均较小。2020年全液晶仪表盘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至2025年将贡献主要增量市场。

 

表1 智能座舱各产品市场规模测算

 

海外智能座舱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主要参与者包括 Tier 1 的零部件企业和消费电子企业两大类。零部件企业主要包括博世、大陆、伟世通、弗吉亚等,通过和车企本身保持的紧密联系获取一定市场份额,消费电子企业如哈曼国际、松下、先锋电子等本身在消费电子领域有一定的技术和实力积累,开始转向汽车智能座舱新领域布局。

 

表2 海外智能座舱重点企业及主要产品

相对智能座舱行业国际龙头,我国智能座舱企业差距较大。部分企业在 2010 年后随着国内智能化突破而成立,在技术和综合实力上与国外企业仍有差距。目前国内智能座舱行业的参与者上市公司包括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华阳集团、华域汽车和中科创达等,非上市公司包括华为、好帮手、远特科技、飞歌等。

 

表3 国内布局智能座舱相关公司

 

充电设备。配套发展充电模块制造、充电机制造、充电桩集成产业,完善充电设备壳体、底座、插座、线缆配套,打造充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先进电源功率器件及磁组件技术突破,提高充电性能;加强大功率快充技术的研发,提高元件耐压性能。鼓励研发充电设施高效能量变换、充电过程控制、有序充电、仿真、计量、安全经济性评估等核心技术,实现本地产业化。

 

3.大力发展车用材料

重点研发用于车身、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的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着力支持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一批国内先进的关键材料生产企业。加快发展3D打印、机器人及其应用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装备的转化应用。

 

4.优化完善配套服务

引入、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企业、汽车运输物流企业、充电站运营企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新能源汽车养护及改装企业、车用商品生产企业等,构建服务于汉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后市场服务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发展,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发展汽车金融、二手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等后市场服务,促进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房车营地等其它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形成新型智慧的后市场生态体系。

 

03

产业链重点招商项目

 

1、项目名称新能源客车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内容建设制件、涂装、焊装、总装、检测工艺车间及其他生产设施,购置生产及试验检测设备,形成年产6000辆新能源客车(含公交车)的生产能力。

占地规模(亩)300

投资额(万元)200000

产值(万元):300000

 

2、项目名称新能源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

项目内容建设新能源专用车研发及生产基地,形成年产电动环卫车3000台、电动旅游观光车2000台、电动物流车20000台的生产能力。

占地规模(亩)200

投资额(万元)120000

产值(万元):150000

 

3、项目名称微型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制造项目

项目内容借助国家发展微型纯电动乘用车的机遇,新建年产微型纯电动乘用车10万辆生产线。

占地规模(亩)260

投资额(万元)180000

产值(万元):250000

 

4、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三元软包动力锂电池项目

项目内容购置相关生产设备,建设2条软包电池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年产三元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2GWh。

占地规模(亩)150

投资额(万元)100000

产值(万元):150000

 

5、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项目

项目内容新建新能源电机驱动系统生产线,形成年产5万台套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动力总成项目。

占地规模(亩)50

投资额(万元)25000

产值(万元):35000

 

6、项目名称汽车内外饰件生产线项目

项目内容建设新能源汽车内外饰件生产线,产品包括仪表台、门板、立柱、中控、背门、侧围条等。

占地规模(亩)40

投资额(万元)11000

产值(万元):15000

 

7、项目名称汽车轻量化部件制造项目

项目内容建设汽车轻量化部件生产线,生产铝合金地盘副车架等汽车轻量化产品。

占地规模(亩)100

投资额(万元)40000

产值(万元):46000

 

8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

项目内容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研发中心及生产线。

占地规模(亩)55

投资额(万元)20000

产值(万元):30000

 

9、项目名称汽车智能座舱电子终端项目

项目内容建设年产50万台汽车智能座舱电子终端产品生产线,涵盖汽车音响、汽车传感器、液晶仪表盘、GPS导航等产品。

占地规模(亩)60

投资额(万元)35000

产值(万元):50000

 

10、项目名称智能充电桩及零配件研发生产项目

项目内容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套智能充电桩、配电柜、配电箱及成套设备系列产品。

占地规模(亩)65

投资额(万元)22000

产值(万元):32000

Copyright © 臻品招商网 2019.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7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