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大调整

2020-02-07 13:49:50 553 未知 if

要从过去招商引资就项目、论项目的点对点招商模式,向产业链集群招商转变,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几千亿、上万亿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从这次疫情应对来看,那些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链自成体系的地方恢复起来要比两头在外,高度依赖国际供应链的地方要快要好。

 
这种集群化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疫情时期更突出了产业链自成体系地方的竞争力,这种集群包括上中下游产业链制造业集群,还包括一个集群同类化,比如汽车可以有独特的产业链集群,也可以有通用的产业链集群,可以五六个产业链集群在一起,这样零部件企业就可以既为这家企业的品种服务,又为那个企业品种服务,产生规模效应,所以叫做产业链集群,同类项产业链集群。
 
还有一个是上中下游生产线服务业的产业链集群。如果把这三种产业链集群都集聚起来,这个地方应对各种冲击的影响就会小。

 

· 进一步自立自强加快补链扩链强链 ·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实现补链扩链强链的计划,实现更高水平的分工,更深层次的整合,集中对相对薄弱的物流保险、工业设计、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力度补短板,这是补链。
 
或者要利用日益形成的贸易关系将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导入,形成产业链高度集成,这是扩链。还有推动现有优势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这是强链。
 
推动补链扩链强链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实现更高产业链集群,这种产业链集群在国外需求依旧疲软的时候可以通过努力,营造以当地需求、国内需求为拉动的内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的健康发展。
 
当国际市场复苏的时候,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发展质量。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既有助于企业防范和应对类似新冠疫情这种全球断链风险,又因为产业链集群本身形成巨大市场份额,可以有效阻碍未来在某些关键领域被人卡脖子的风险。
 

· 培育并形成核心代工的龙头企业 ·

 

培育并形成一批既能组织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又能实现垂直整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也就是核心代工的龙头企业。
 
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实际上在全世界形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产业能力,即对复杂产品的组装能力,这类高技术复杂产品的组装厂,固然仍停留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与掌握着三链的跨国公司比,中国制造业所在的中间环节增加值利益不高,但也不要小瞧了这一能力,因为它是成百上千产业链组成的龙头企业,这一能力背后是对产业管理水平供应链组织能力的集成,也是其不可多得的一大优势。
 
富士康、英业达、华硕等五大企业,把全球电脑手机80%的产品在做总装,这就是他们的能力,他们到哪个城市布点,哪个城市跟着形成中下游、中上游等几百、上千个产业链集群,在这个意义上讲,龙头代工企业是布局产业链的一个指挥棒。
 
中国目前也开始有了这类企业,比如比亚迪电子、立讯精密都是最近几年新崛起的、重要的,能够在电子制造业领域、各种机械加工领域形成龙头代工总装,对产业链进行布局调度的企业,他们到哪儿,哪个城市的产业链集群就会相对较快形成。

 

· 培育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的链主企业 ·

微软公司、google公司、苹果公司都是生态主导型企业的典型例子。以苹果公司为例,它是没有部件制造商,不做硬件的企业,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组织全球产业链的特殊商业组织,苹果公司不直接生产苹果手机,凭它拥有的专利商标、版权品牌、产品设计软件、数据库等产前产后的组织管理和经营,全球化的标准,全球苹果手机产业链的标准由它提供,手机供应链的纽带它管控,上千个供应链上企业互相清算结算的价值链、专利支付管理的枢纽由它掌控,它掌控着产业链标准、供应链纽带和价值链枢纽,主导着苹果的生态。

 
当前中国在部分领域也有此类企业产生,这类企业都值得倍加珍惜。因为掌控三链的企业,看起来不做制造业,只做一些服务业,但是它掌握的生态使得苹果产业链的全球利润的80%长在它手里,而干活的上千个企业其实只分享20%的利益,这一类企业当然站在生态顶端,中国在产业链发展当中不能光是由产地销、销地产的吸引能力,更要有组织产业链布局龙头企业,特别要争取产生对三链控制的企业。
 
在上段表达的意义上,一是要利用中国大市场为这类企业推广应用迭代技术,提供强有力支持,二是要鼓励这类链头企业树立全球视野,根植全球体系,通过搭建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和市场开拓平台,帮助这类企业在全球开展知识产权、行业标准的布局,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主导型链头企业的共性特征是在底层技术上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要支持这类企业的发展壮大。
 
 

· 谋划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 ·

 

 
这是新一类产业变革的制高点,产业链集群化真正的主战场在于一些世界性的具有万亿美元级别的,对中国国内来说就是万亿人民币级别的耐用消费品的产业链集群,事实上全世界每隔二十到三十年就会产生四到五个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
 
这些耐用消费品进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千家万户,成为风靡一时的消费主流,不管在中国、亚洲、欧洲、美国都是如此,比如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八九十年代是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新世纪以来二十年,在中国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电视机、汽车等,这些产品的全球市场规模往往都超过万亿美元,在中国就是万亿人民币,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形成集群,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当下不是要着眼于过去二十年已经形成的四、五个产业链集群互相竞争,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未来的四大件、五大件,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的方向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就是这个意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
 
今后二三十年,能够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大体上现在已经出现雏形,出现五个方向。一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家用机器人,三是头戴式AR/VR眼镜或头盔,四是柔性显示,五是3D打印设备,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国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形成一批能够在全球去布局的龙头代工组织企业,特别是能够形成四五个新产业的链头企业。
 
总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有基础,假以时日,稳中求进,不仅能够构建中国本土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而且还有一批能在全球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和链头企业。招商不是等在国内让全球的链头和龙头,因为中国有优势而来布局产业链,自己能够产生龙头企业和链头企业,不仅能够在中国布局,而且主动到东南亚、RECP地区,到其他地区布局,那时候产业链布局主动权是中国人说了算,这是招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根本之道。
Copyright © 臻品招商网 2019.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7242号-1